如何处理迟延承诺?
承诺如果没能在有效内送达,便使承诺成为迟延承诺或逾期承诺。迟延承诺有两种情况,其法律约束力不同,对其处理应区别对待:
一种情况是,一般迟延承诺。这种承诺不能视为有效承诺,而是一项新要约,需经原要约人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确认后,才能成立一项合同。
另一种情况是,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,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,但因其它原因如自然灾害、意外事故等,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,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,该承诺有效。如果因此而引起纠纷,承诺人应对没有收到要约人的通知负有举证责任;要约人应对业已履行通知义务负有举证责任。
相关文章:
·对于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,是否可以申请再审
·物业和业主是否可以适用消费者保护权益法?
·能否要求悬赏人支付报酬?
·什么是缔约过失责任?
·表见代理的成立要求?
·合同标的、数量是合同的必备条款,当事人对此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,应当认定合同不成立
·那些行为属于恶意串通?
·合同中履行期限及履行地点约定的注意事项
·新冠疫情下合同纠纷中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
·因挂靠协议发生纠纷,不适用专属管辖
·当事人未经上诉而直接申请再审,属于滥用再审程序的情形
·“先盖章后打印”的文件是否有效